2009年,甘肃省被列为中央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省份。面对这一历史机遇,甘肃省委、省政府适时提出在全省实施农村危旧房改造工程,并将其列为当年和之后几年的为民办实事项目。
在民生工程实施过程中,该省让村民民主选出特困人群,在建房特色上挖掘民族文化元素,在引导示范上突出建筑节能……这一切让广大农村群众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温暖,也让广大农村面貌变了个样。两年来,全省累计完成农村危旧房改造41.3万户,共投入补助资金22.88亿元。
温暖:自己盖房国家给钱
宽阔的马路、整齐的新房,是兰州市榆中县新营乡罗景村村民王维宏和他的祖辈们从未享受过的生活。他说:“我们在山上住时,房屋老化了,住着不踏实。现在,政府给补贴帮咱盖房,还把村庄连片移到了平地上。看着这‘大五间’,谁心里能不高兴?”
住上了新房,王维宏感到日子更有奔头了。盖房时,除了政府补贴外,他还贷了3万多元。为此,去年他种了3亩菜花,收入了2万多元,今年又加种了2亩。在农闲时,他还进城打工,对还清贷款和对未来日子的规划充满信心。
在危旧房改造中,特别困难的群众享受到了更多的温暖。在榆中县谢家营村,笔者来到特困户丁玉春家,这是个四口之家,丁玉春的妻子是个聋哑人。由于生活特别困难无力建房,当地就按照“一申二评三核四批”的程序(农民自愿申请、村民会议民主评议、乡镇审核、县级审核)确定他们家为“交钥匙工程”。如今,崭新的三间房矗立在原本是土坯房的院落中,给这个家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村主任说,房子里的灯饰、地板也是配套建设的,村民没有掏一分钱,做到了交钥匙就能入住。
农民盖房,政府不仅给补贴,还帮着他们科学选址、统一规划,让村子彻底改变了模样。在泾川,一座座村落,以青砖、青瓦、白墙为主体色调,以仿古式房脊融合现代元素为主体建筑风格,以门前建庭院经济带、院后建绿化隔离带为主体空间格局,既弘扬了传统文化,又突显了陇东特色,打造出了独具特色的农宅建设新品牌。